•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解讀三中全會《決定》 非公經濟開疆拓土空間大

    2013年11月19日09:2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非公財產權不可侵犯

    【原文】

    公有制經濟財產權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

    【解讀】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主任張亞雄:中國是從計劃經濟、公有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渡,原來對於非公經濟的地位和產權在整個社會經濟體制中的確認程度不夠。而今,在新的時期特別強調市場經濟,強調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組成部分,對於下一步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會有積極的作用。

    “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這一提法的最大突破是,從政策和法律角度更加清晰地界定非公有制經濟對於財產所有權以及對經營給予合理的保護和承認。

    南京財經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劉志國:除了強調市場的作用,提出對非公產權保護制度也是重要亮點之一,這對民營產權的保障將是一項重大利好,也將增加民營企業家進入一些壟斷行業的信心。

    在此前的體制中,即便部分行業對民營資本開放了,但是民營資本仍然會有些疑慮:會不會再有一次國進民退?由於此前行政權力對司法的干預,在某種程度上不利於民營產權的保障,對於行政權力對產權粗暴的侵犯沒收,應該有司法救濟的通道。此次《決定》已經把產權保障提上議事日程,這在以往是沒有提過的,意味著產權保護有可能將以法律形式確定下來。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