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建立促進信息消費長效機制

    ——解讀《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
    2013年08月15日09:02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建立促進信息消費長效機制

    信息消費推動轉型升級

    國務院出臺的《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對信息消費發展寄予厚望,并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量化目標。

    在當前外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變小,房地產和汽車等消費增長趨緩的背景下,信息消費將成為實現內需驅動的有力抓手。單從今年上半年的數據看,我國信息消費規模達到1.38萬億元,同比增長19.8%,這既超過了同期GDP的增長速度,也大大超出了其他產品和服務消費的增長速度,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言而喻。

    信息消費是居民為滿足個人需求而購買的信息產品與服務的最終消費。近年來,我國信息消費每年都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

    從目前促進我國信息消費的基礎看,信息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從發展趨勢看,政府主導的智慧城市、政府云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將大大加快,企業在創新信息產品形態和服務形式方面會有更多作為。這幾個方面的共同作用,都將使信息消費成為增長潛力巨大、影響范圍廣泛、拉動作用持久的新型消費形式。

    應當看到,信息消費具有與其他傳統產品消費不同的特點,制造信息產品和提供信息服務所消耗的物質資源,可以為相關行業擴大產銷提供空間。同時,信息技術還具有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等作用。信息技術與工業技術的融合,是促進我國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著力點。

    事實上,信息消費不僅能夠提振內需,同樣對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國市場規模龐大,正處于居民消費升級和信息化、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加快融合發展的階段,信息消費具有良好發展基礎和巨大發展潛力。但同時,我國信息消費也面臨基礎設施支撐能力有待提升、產品和服務創新能力弱、市場準入門檻高、配套政策不健全等問題,亟須采取措施予以解決。

    就自身發展來看,我國信息產業還存在諸如產業結構單一,缺乏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在專利和標準領域話語權不強,產品結構比例失調、高端產品研發能力弱,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公司和品牌等問題,信息產業加快轉型升級的任務同樣艱巨。

    信息產業技術含量高,對自主創新能力要求也高。因此,促進信息消費,應著眼于引導社會資源投向高新和尖端技術領域,增強我國企業的信息技術研發,特別是核心技術掌控和運用能力,為信息化建設提供更加有力保障。同時,要以擴大信息消費為基礎,進一步壯大第三產業實力,促進經濟結構優化。(黃 鑫)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