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七一社區        注冊

    習近平談國際關系和我國外交戰略

    2014年08月26日16:3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治標還要治本。只有營造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發展和諧友善的國家關系,開展和睦開放的文明交流,才能從根源上解決核恐怖主義和核擴散問題,實現核能的持久安全和發展。

    ——習近平在荷蘭海牙核安全峰會上的講話

    (2014年3月24日)

    冬去春來,萬象更新,時間的腳步永不停歇。北京和阿姆斯特丹相距近8000公里,但再遠的距離也不能阻擋中歐相互走近、擴大合作的步伐,不能阻擋雙方民眾相互吸引、增進友誼的熱情。

    ——《打開歐洲之門 攜手共創繁榮》

    (2014年3月24日)

    敢為人先、與時俱進是中法關系始終走在中國同西方國家關系前列的重要法寶。互利共贏、互惠共容是中法關系能夠長期造福兩國人民的根本出發點。獨立自主、求同存異是中法在國際事務中實現協調和配合的精神基礎。同舟共濟、面向全球是中法在國際風云變幻中始終致力于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的不懈追求。

    ——《特殊的朋友 共贏的伙伴》

    (2014年3月26日)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推動文明交流互鑒,需要秉持正確的態度和原則。

    ——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

    (2014年3月27日)

    總結過去的50年,中法兩國和兩國人民在發展兩國關系中,共同培育了獨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遠矚、合作共贏的精神。這一精神,對我們開創中法關系更加美好的未來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習近平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

    (2014年3月27日)

         中國的發展絕不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我們絕不做損人利己、以鄰為壑的事情。我們將從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大義出發,貢獻處理當代國際關系的中國智慧,貢獻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為人類社會應對21世紀的各種挑戰作出自己的貢獻。

    ——習近平在德國科爾伯基金會的演講

    (2014年3月28日)

    作為全球兩大貿易國和兩大經濟體,中德兩國發展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無論從產業發展水平、市場規模,還是從需求格局看,中德經濟互補性十分突出,合作空間極其廣闊。

    ——《中德攜手合作造福中歐和世界》

    (2014年3月29日)

    新形勢下,中歐友誼和合作更加需要平等對話和交流。中國和歐洲的國情和發展階段不同,中歐人民不可能在所有問題上都想法一致。我們所處的,既是同舟共濟的時代,也是個性彰顯的時代,既是機遇前所未有的時代,也是挑戰前所未有的時代。

    ——《中歐友誼和合作:讓生活越來越好》

    (2014年3月29日)

    中歐關系不僅事關中國和歐盟各自發展,還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發展產生重大影響。中方從戰略高度看待和重視歐盟,堅定支持歐洲一體化建設,愿同歐盟不斷擴大和深化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這是我這次歐洲之行一直在傳遞的重要信息。

    ——《共同打造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伙伴關系》

    (2014年3月31日)

    我們希望同歐洲朋友一道,在亞歐大陸架起一座友誼和合作之橋。我們要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座橋梁,建設更具全球影響力的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

    ——習近平在布魯日歐洲學院的演講

    (2014年4月1日)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臺”
    (責編:趙娟、秦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