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8ec2"></strike>
    <tfoot id="k8ec2"><center id="k8ec2"></center></tfoot>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稿件

    新時代學習工作室

    昭昭史鑒倡反腐!帶您品讀習近平十大廉政用典【4】

    楊立新

    2019年10月12日08:0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原文】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2014年10月8日《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

    【出處】

    (上古時代)《尚書·周書·旅獒》

    【原典】

    西旅獻獒,太保作《旅獒》。惟克商,遂通道于九夷八蠻。西旅厎(同“底”)貢厥獒,太保乃作《旅獒》,用訓于王。曰: “……嗚呼!夙夜罔或不勤,不矜細行,終累大德。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允迪茲,生民保厥居,惟乃世王。”

    【解讀】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出自《尚書·旅獒》,意思是不注意小事小節方面的修養,到頭來就會傷害大節,釀成終生的遺憾。

    周武王滅商后,天下安定,聲威顯赫,八方來朝。有西蕃進貢一只名犬,召公奭(shì)擔心武王玩物喪志,便寫了一篇題為《旅獒》的文章進行勸諫,并說出了上面那番警示的話。

    武王聽從了召公的勸告,改弦更張,守住了社稷。然而,歷史上確有玩物喪志乃至喪國的反面案例。據《東周列國志》記載,春秋時,衛懿公特別喜歡仙鶴,整天與鶴為伴,不理朝政,不問民情。他讓鶴乘坐高級豪華的車子,每年耗費大量資財,引起大臣不滿,百姓怨聲載道。公元前659年,北狄來犯,衛懿公命令軍隊前去抵抗。將士們氣憤地說:“既然鶴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待遇,就讓它去打仗吧!”衛懿公只得親自帶兵出征,與狄人大戰于滎澤,由于軍心不齊,結果戰敗身死,史稱“好鶴失國”。《東周列國志》作者馮夢龍賦詩嘆道:“曾聞古訓戒禽荒,一鶴誰知便喪邦。滎澤當時遍磷火,可能騎鶴返仙鄉?”首句中的“古訓戒禽荒”,指的就是《尚書·旅獒》的故事。

    2014年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借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的古訓,要求各級干部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緊緊盯住作風領域出現的新變化新問題,及時跟進相應的對策措施,做到掌握情況不遲鈍、解決問題不拖延、化解矛盾不積壓,誰以身試法就要堅決糾正和查處。務必使黨員、干部不僅不敢沾染歪風邪氣,而且不能、不想沾染歪風邪氣,使黨的作風全面純潔起來。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扶婧穎、李源)
    相關專題
    · 學習路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